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技术专栏

article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栏

比亚迪快充技术发布

更新时间:2025-04-14点击次数:

  光大证券认为,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标志着高压快充进入“兆瓦时代”,推动整个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补能效率竞赛”。

  具体来看,比亚迪本次的核心突破在于:全域千伏高压架构:电池、电机、电源等核心部件升级至1000V,内阻降低50%,支持1000A超大电流,充电效率较行业主流800V平台提升近60%。

  全产业链自研能力:自研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行业最高电压等级)、3万转高功率密度电机及1360kW液冷充电终端,构建技术壁垒。

  生态闭环:规划2025年前建成4000座兆瓦闪充站,并通过“双枪充电”“智能升压”技术兼容现有充电桩,降低普及门槛。

  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比亚迪兆瓦闪充亦将带来重大影响:替代燃油车进程加速:5分钟补能400公里的效率打破燃油车补能优势,叠加电动车性能(如汉L零百加速2秒级)和成本优势(电费为油费1/5),燃油车市场份额或加速萎缩。

  换电模式承压:兆瓦闪充基建成本仅为换电站的1/3,PG平台 PG电子官网且兼容性强,蔚来等换电路线面临用户流失风险。

  产业链升级倒逼:碳化硅器件、高镍三元电池、液冷充电线缆等上游材料需求激增。

  比亚迪的技术领先或引发车企分化,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厂商(如小鹏、理想)需加速高压平台布局,而依赖单一技术的中小企业可能被淘汰。同时,充电桩、电网储能配套需求爆发,光储充一体化方案或成超充站标配。

比亚迪快充技术发布(图1)

  凭借这一新技术,比亚迪新车的充电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仅需5分钟就能补充400公里的续航里程,真正实现了“油电同速”。这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电动化布局上的加速推进,也意味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当下,用户对于车辆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愈发关注,这两大问题也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痛点。

  作为行业领军者的比亚迪,积极布局超高压快充技术,并于3月17日的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推出1000V超高压快充技术。该技术率先应用于汉L、唐L等旗舰车型,并计划在未来逐步向更多车型推广。这一举措不仅致力于改善用户的出行体验,更将有力推动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进程,引领整个行业快充技术的变革浪潮。

  【超高压平台效率突破】:1000V超高压平台实现了充电效率的飞跃,仅需5分钟即可补充200公里续航,带来高效补能的全新体验,彻底打破传统充电模式的局限。

  【车型普及战略】:该技术率先应用于高端车型,随后将逐步拓展至中低端车型,进一步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增强产品矩阵的市场竞争力。

  【生态协同布局】:通过整合充电设备、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完整的快充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同进步,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比亚迪快充技术发布(图2)

比亚迪快充技术发布(图2)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01211)发布新一代纯电技术平台——超级e平台,作为比亚迪超级e平台的首搭车型,汉L、唐L预售价格为:汉LEV27万-35万元、唐LEV28万-36万元,汉L、唐L将于4月正式上市。高压快充技术趋势明显,比亚迪入场进一步提升对于高压快充性能的追求,其他厂商有望跟进。高压快充带来电池、车、充电桩革新共振。

  超级e平台采用全球首个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电池、电机、电控等全面升级至1000V,最大充电电流达到1000A,比目前主流的800V平台提升了25%的效率。1000V电压平台要求功率模块一定要达到1500V,比亚迪自主开发了1500V耐压的碳化硅功率模块,提升系统效率和可靠性。安全冗余设计方面,研发了1500V/1200A能量切断开关,可在2ms内断开高压回路。

  超级e平台电机最高转速达30511rpm,采用1000MPa高强度硅钢片、0.2mm硅钢粘接铁芯、航空铝端板等创新材料,配合AI优化的6极72槽短距绕组设计,实现功率密度16.4kW/kg,单电机功率达580kW,性能超越传统V12发动机。

  全球量产最高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支持单枪最高800kW、双枪并联1000kW,实现5分钟续航增加超过400公里。支持10C的超高压充电倍率,搭配全温域智能温控技术。采用冷媒直接制冷/制热,摒弃传统冷却液的二次换热,提升散热效率。

  高压快充需要电池-车桩端协同升级使产业迎来共振发展,电动汽车企业800V+高压平台车型陆续推出,在材料和零部件方面的投资机会有:

  (1)快充电池:负极、电解液材料、包覆材料是核心,同时通过极耳、pack重新设计增加导热面积;

  (2)整车架构:电驱、电控需要SiC器件应用,PTC、压缩机,OBC、DCDC,线束、连接器、熔断器都需要耐高压设计;

  (3)超充桩:液冷模块、液冷终端(充电枪线)是核心,熔丝、接触器及备用电源需要更新。

比亚迪快充技术发布(图2)

  峰值速度:1秒充电可支持续航2公里,5分钟充电可补充400-407公里续航,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当,实现“油电同速”。

  技术指标: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电流1000A、充电倍率10C(即电池容量的10倍充电速度),最大功率达到1兆瓦(1000kW),远超当前主流的800V高压平台水平。

  比亚迪首次在量产乘用车上实现全域1000V高压架构,覆盖电池、电机、电源、空调等核心系统,突破了传统800V平台的限制。

  自主研发的1500V车规级碳化硅(SiC)功率芯片,可承受更高电压和电流,降低能量损耗,提升充电效率。

  闪充电池通过降低50%内阻、优化锂离子迁移路径,支持1000A大电流输入,同时采用硅碳负极和碳纳米管技术,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

  比亚迪计划建设4000余座“兆瓦闪充站”,配备自研的全液冷充电终端系统,支持1360kW峰值功率输出,并兼容现有公共快充桩的“智能升压”技术。

  充电桩采用液冷技术,控制温升在30℃以内,解决高电流带来的发热问题,同时降低单桩成本。

  高压连接器与充电设备:如永贵电器、泰永长征等企业提供高压连接器、液冷充电枪等关键组件,已进入比亚迪供应链。

  电池材料:硅碳负极、碳纳米管等材料的应用将加速快充电池的普及,推动产业链上游技术迭代。

  智能升压技术:能够兼容市面上已有的公共快充桩,通过智能升压技术实现对普通快充桩的全面兼容。

  兆瓦闪充技术让电动汽车的补能速度达到了燃油车水平,通过“油电同速”彻底消除续航焦虑,用户无需因充电时间过长而限制出行场景,电动车可能逐步替代燃油车成为主流选择。

  超快充技术与蔚来换电模式形成直接竞争,快充在效率和成本上更具优势,可能倒逼其他车企加速高压平台研发。

  高压快充技术的发展将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包括电池材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硬件、大功率液冷充电桩技术以及电网协同与储能配套等方面的升级。现有60kW充电桩面临淘汰,120-360kW充电桩需升级为兆瓦级液冷超充设备,带动充电桩、电网储能、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投资需求。

  通过大幅提升充电效率,使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更加接近传统燃油车,有助于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

  光大建议关注:高压平台(如永贵电器、泰永长征等企业提供高压连接器、液冷充电枪等关键组件)、快充锂电材料、液冷超充及碳化硅相关股份。以下是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发布后,相关概念股的市场表现及业务关联性总结:

  奥特迅(002227.SZ):作为国内最早进入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厂商之一,其开发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V2G双向智能充放电产品及柔性充电堆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类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后,奥特迅股价开盘即涨停。

  京泉华(002885.SZ):比亚迪车载磁性器件核心供应商,参与充电桩电源模块生产。有望受益于比亚迪兆瓦闪充站的建设。

  泰永长征(002927.SZ):在互动平台表示与比亚迪有充电桩及配套低压电器产品的合作,其股价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后也出现了涨停。

  英可瑞(300713.SZ):公司是高压快充模块、充电桩核心部件供应商。其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在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发布后,英可瑞股价实现20%涨停。

  富特科技(301607.SZ):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细分龙头,其产品矩阵丰富,涵盖液冷超充电源模块、智能直流充电桩电源模块等,广泛应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场景。富特科技与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供应液冷超充电源模块,满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充电需求。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后,富特科技股价也实现20%涨停。

  永贵电器(300351.SZ):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高压连接器及线束组件、PDU/BDU、充/换电接口及线束、交/直流充电枪、大电流液冷直流充电枪等产品,并已进入比亚迪等一线品牌供应链体系。其股价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后高开超5%。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预计到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将超1300万辆。落脚到A股市场,比亚迪的布局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电压等级提升带来的熔断器、继电器、车载电源等零部件环节升级与价值量提升,关注高压快充产业链相关企业,特别是比亚迪的相关供应商。

  在3月17日的技术发布会上,比亚迪以“兆瓦闪充 油电同速”为主题,正式揭开了其超级e平台技术矩阵的神秘面纱,并开启了汉L和唐L两款旗舰车型的预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